实验室中的鲍哲南
鲍哲南手中拿着一款透明的薄膜材料,乍看就像是购物频道中热销的戳不破的保鲜膜。这是一种诞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实验室,导电性、拉伸性俱佳的高分子材料。鲍哲南用专业科学术语将它称为“柔性电极”。在未来,作为人造皮肤的材料,一方面,它具备高柔韧度的拉伸性,同时,和人类的皮肤一样,它能够自我修复,还可以进行生物降解。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是“有知觉”的,它有触觉,不仅能感觉刺痛,也能感知周边的温度。
13年前,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鲍哲南放弃了巨薪的诱惑和更优渥的待遇,一头扎进了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带着一群学生编织起了一个关于“人造皮肤”的梦想。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由鲍哲南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报告。
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人造皮肤,或许很快就会成为现实。作为主要发明者,鲍哲南从幕后走到前台。继2015年被权威科研期刊《自然》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之后,今年3月,鲍哲南获得第19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站在一群杰出女科学家中间,鲍哲南显得纤细娇小,但她的发明却被业界公认为很可能颠覆现有的电子工业发展的格局。
第19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授予五位杰出女科学家
接受第一财经邮件专访时,鲍哲南透露:“我们下一步的计划,要去验证这种材料是否能够植入生物肌体,是否会对肌体造成损害和伤害。”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顶尖科学领域,鲍哲南犹如她发明的柔性电极,释放着巨大的柔韧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