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发现,属纤丝病毒科。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全新的传感器,能够在短短30分钟内完成对血样的检测,确定患者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专家们表示采用这种传感器的检测装置尺寸与鞋盒差不多,任何人都可以操作,可以运到非洲帮助监控埃博拉病毒的蔓延。
波士顿大学研制的诊断器原型尺寸与鞋盒差不多,采用电池驱动,被称之为“单一颗粒干涉反射成像传感器”(SP-IRIS)。传统检测方式需要1个小时准备样本,2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对样本进行处理。相比之下,SP-IRIS所需的样本准备时间极少,大约一个小时内便可获得检测结果。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研制了一种全新的传感器,能够在短短30分钟内完成对血样的检测,确定患者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专家们表示采用这种传感器的检测装置尺寸与鞋盒差不多,任何人都可以操作,可以运到非洲帮助监控埃博拉病毒的蔓延。
波士顿大学研制的装置通过反射光线有效检测埃博拉病毒。研究人员表示遏制埃博拉病毒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第一次对患者进行诊断时的成本和难度。传统的荧光标记型检测方式需要借助昂贵的实验室设备,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样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同时还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
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用了5年时间研制这种检测装置。他们指出这种装置可用于在资源欠缺的国家诊断埃博拉以及其他出血热。2010年,他们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纳米快报》上首次阐述他们的想法。据悉,这种装置由波士顿大学工程学院一支由塞利姆-乌恩鲁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乌恩鲁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以及材料工程学教授。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物理学教授班奈特-古尔德伯格也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显示这种装置能够检测单个H1N1病毒颗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