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学习外号”多达十余种
期末将至,中学生们的“复习攻坚战”再次打响,但每个同学的状态却千差万别。记者发现,按学习划分的“阶层”标签越来越细,“学霸”、“学民”、“学痞”不一而足……这些学习外号不仅在学生们常用的社交网站上热议,还成为学生间互相调侃、评价定位的一个新方式,每一类别都有自己详细明确的定义,每一位学生似乎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迅速给周围的同学定位;在这样的三六九等的分类下,构成一个班级的学习格局。
对于学生间的调侃,专家认为虽然是种缓解压力的黑色幽默,但从中还是能感受到学生们并不快乐。
成绩定层级学习状态定称号
最近,有学生网友将新近流行的歌曲《爸爸去哪儿》重新填词,改为《学霸去哪儿》,歌中唱道:“学霸,学霸,我们去哪里呀。明天考试到底会考神马。学渣,学渣,你不要再看啦,看完也记不住呀。”
到底什么是学霸,什么是学渣?根据人人网上流传的一种细分法,学生们共被分为十多个等级,包括学魔、学神、学霸、学痞、学民、学弱、学渣、学残等等,这些等级大多是根据成绩排名、学习状态、个人风格来进行划分。从最基本的成绩要素来看,可以简单归为成绩学霸、学民、学渣这三类成绩上、中、下的层级,再根据每个人的学习状态,三个层级又被具体细分出10余种类别称号。这些说法在学生间已形成一个“民间共识”,被不断流传,成为学生间自嘲或调侃的新内容,还有不少老师和校长也都听过这些新说法。
评论